板桥集战斗
1940年6月初,为扩大豫皖苏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,八路军第四纵队(新四军四师前身)东进开辟了包括蒙城、怀远、宿县、凤台四县部分区域的淮上地区,成立党政军群组织,沟通了与淮南新四军第四、第五支队的联系,造成了对日军重要军事据点蚌埠的威胁。
蒙城涡北重镇板桥集,北依淝河,与宿县南坪相连,东靠乌集、瓦埠,与怀远为邻,宿蒙公路从集中心通过,是淮上通往萧、宿、永、夏根据地的必经之路,战略地位相当重要。淮上抗日根据地开辟后,成立了中国蒙北工委和板桥区抗日民主政府。八路军第四纵队第五旅旅长滕海清率旅部机关及警卫营驻守板桥集,构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,加强了板桥集的防务。
1940年11月17日,宿县、蚌埠等地的日伪军为破坏淮上抗日根据地,纠集5000余人,在飞机、坦克的掩护下,大举向我进攻。敌人首先沿宿蒙公路向板桥集进犯,滕海清旅长率警卫营坚守板桥集一天,打退敌人多次疯狂进攻。敌人见久攻不下,调集部队企图包围板桥集。鉴于敌强我弱,被包围后于我不利,我军主动撤出板桥集。当晚四纵调集部队又向板桥集发起进攻,由于各种原因攻击未果,我军主力撤出,只派少数兵力保持与敌接触,以消耗疲惫敌人。18日拂晓,另外两路进攻我根据地的日伪军分别与我军遭遇,我军发挥近战的威力,杀入敌阵,打毁敌坦克、汽车十余辆,击落敌九八式三八五号轻型轰炸机一架(昭和十四年二月造)。18日敌伪撤离板桥进占蒙城县城,四纵随机对敌人实行追击。19日,日伪军在我打击下被迫撤回原地,四纵取得反扫荡的胜利。
在板桥集地区八路军第四纵队共进行了守备、进攻、遭遇、阻击等作战,历史上统称这次战斗为板桥集战斗。此战历时两天,我军共毙伤日伪军千余人,击落敌机一架,击毁敌坦克两辆,汽车17辆,我军付出了伤亡160余人的代价。板桥集战斗是我豫皖苏边区抗日根据地部队与敌军的一次较大作战,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,我军采用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,有力地打击了敌人,锻炼了参战部队,极大地鼓舞了根据地军民的斗争士气。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